四、港口临港产业集群

港口区位优势将形成港口临港产业集群,形成鹿特丹港、迪拜港和新加坡港的产业集群效应。所谓港口临港产业集群指港口、货主、船东和物流供应商、相关利益方集中于某一特殊地理领域所形成的规模经济行为。一旦港口临港产业集群形成,整个港口临港产业集群便开始相互提升,构成立体式的、全方位的、多角度的临港产业集群。港口区位优势孵化了众多的以港口为依托的产业集群。它的先导作用和示范效果说明:一个国家并不是在所有的方面具有竞争力,而是在某一个方面形成核心竞争力,从而带动了其他相关行业的临港产业集群的发展。一个临港产业的建立会带动另一个临港产业的兴起,经过若干年的整合,彼此进入相互强化的过程,进而促进国家和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塘地区的经济发展轨迹证明了这一点。

五、港口竞争优势来源

维持竞争优势的不竭动力来自于创新。在全球化竞争的背景下,我国港口企业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强度决定了它在国际港口领域的竞争力。只有赢得国内竞争,才能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只有完成由国内大港变强港的转变,才能跨出国门,开展全球港口营运商的实践。唯有此,中国才能称得上是航运大国和航运强国。优秀不足以带来成功,只有与众不同才能成功。无论是国家、地方还是港口企业,要想提高竞争力,就必须彰显自己与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提高竞争力,需要彰显自己与其他竞争者的差异,这一过程就是创新。目前,我国港口生产作业单一,找到港口企业新的盈利空间和价值最大化的增长点、摆脱依靠装卸费是港口企业利润的唯一来源的状况是我国港口业面临的一个更大的创新挑战。

六、2008我国港口竞争力状况

四个方面的优势构成了我国港口竞争力优势:一是巨资打造的基础设施的建立形成了强劲的竞争优势;二是应对突发事件和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三是充足的现金流使港口成为投资的热土;四是合并兼并使港口形成规模效应,抗击金融风险的能力倍增。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港口发展最为强劲、变化最为明显、业绩最为辉煌、经验最为丰富的一年。经过 30 年的发展,我国港口已建设成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功能齐全、河海兼顾、优势互补、配套设施完善、现代化程度较高的港口大国、航运大国和集装箱运输大国。大型化、深水化、专业化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沿海港口基本建成煤、矿、油、箱、粮五大运输系统,内河航道基本形成“两横一纵两网”的国家高等级航道网,水运供给能力显著提高。我国港口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连续5年保持世界第一。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以年均近30%的速度增长,年吞吐量于2007年首次突破1亿标箱。尽管突如其来的美国金融危机让世界经济增速放缓,航运业显现萧条,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幅下降,但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仍达到1.26亿标箱,继续蝉联世界第一。大陆与台湾两岸之间的《海运直航协议》开启了两岸直航的序幕;保税港区的建立,进一步完善了港口功能,提升了港口竞争力。我国已有十二个保税港区、五个集装箱千万大港、亿吨大港十七个,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拥有亿吨港口最多的国家。2008年,我国沿海从渤海湾至北部湾,合纵连横、整体上市,港口的整合、重组已成燎原之势。建设以上海为中心、以江苏和浙江港口为两翼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正在进行,天津、青岛和大连航运中心的建设使我国港口的竞争趋于白热化。辽宁省已进一步明确整合大连、营口、丹东、锦州和葫芦岛等港口资源,把大连港打造成东北亚地区重要的国际大港;

<<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报告索引
  1.前言、港口竞争力的提出、港口竞争力的教训与借鉴
  2.港口临港产业集群、港口竞争优势来源、2008我国港口竞争力状况
  3.金融危机尚未见底、2009年港口吞吐量收缩经济因素、走向衰退的世界经济、港口竞争力评价方式
  4.政策建议(投资是经济发展的永恒动力、提高抗风险能力、港口战略整合、改变经营模式、实现由保税港区到自由港的跨越)
  5.港口评述(青岛港、宁波—舟山港、上海港、天津港、深圳港)
  6.港口评述(广州港、营口港、连云港港、大连港、厦门港)
  7.港口评述(烟台港、日照港、苏州港、福州港、南通港)
  8.港口评述(湛江港、南京港、珠海港、秦皇岛港、唐山港)
  9.港口评述(锦州港、芜湖港、黄骅港、重庆港、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

目前已有国内外60余家主流媒体对排行榜进行报道

如果您对本排行榜有任何疑问和建议,请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电话:0411-82817405
E-mail:shippingcn9@gmail.com